


附:
暑期高温安全防范措施
当前已进入暑期,高温多雨的天气给经营生产带来诸多困难,是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高发期,也是全年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、难点时段。暑期生产安全是大事、要事,各部门要高度重视,认真抓好夏季安全生产措施的全面落实,做到任务明确、责任到人,有效杜绝各类事故发生,确保暑期生产安全顺稳。
一、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
1、合理调整作息时间,严格控制工人加班加点,采取 “做两头、歇中间”的方法或轮换作业的办法,避免高温日照曝晒、疲劳作业和防止职工中暑,保证工人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,气温在37度以上要停止施工。同时各项目部要向施工人员提供足够的茶水和发放清凉油、霍香正气水、风油精等防暑降温药品和规定的劳动保护用品。
2、同时积极主动、热心关怀施工人员的身体,发现身体不适应立即要求停止作业。
3、项目部要向施工人员进行防暑降温知识宣传教育,熟悉和掌握对中暑病人需采取的应急措施和施救方法。如发现有人中暑,应立即将中暑者带离高温环境,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,并用凉水浸湿的毛巾敷在头上,及时使用人丹、清凉油等解暑药。
4、在饮食方面,应合理调配饮食,抓好食堂卫生管理,防止食物中毒。
5、项目部坚持责任到人,人人抓安全并成立安全生产检查组,经常不定期开展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检查,重点检查施工用电,脚手架、生活卫生和夏季“五防”(防雷、防电、防暑降温、防中毒、防火灾)等落实情况,切实抓好整改。
二、要加强对生产设备的检查、 维护和保养 ,进入夏季后,高温潮湿天气极易造成设备受潮,特别是各类电器设备易存在漏电隐患。各部门要严格执行设备维护制度,加强对各类设备特别是配电箱、各种电线、电器、保险盒盖、机械重点传动装置等重点部位安全隐患排查整治,突出对重点区域、重点部位、重点产品、重点工艺的安全监管,做好各类设备和安全设施的维护保养,切实做到不留空档、 不留死角,责任到岗、到人,保证所有设备的正常运转。
三、要加强宣传,落实责任
各部门要广泛开展宣传,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工作,充分发动广大干部职工参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,从根本上减少不安全行为。掌握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动态,确保
信息畅通。 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监管主体责任,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落实,制定整改计划,研究整改措施、落实整改责任。同时要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改进、调整生产组织,进一步提高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,尽最大的可能消除不利气候的影响,在确保顺稳的前提
四、暑期农药使用中的注意事项
1、配药时,操作人员要戴胶皮手套,必须用量具按照规定的剂量称取药液或药粉,不得任意增加用量。严禁用手拌药。
2、配药应选择远离饮用水源、居民点的安全地方,要有专人看管,严防农药丢失或被人、畜、家禽误食。
3、使用手动喷雾器喷药时应隔行喷。手动和机动药械均不能左右两边同时喷。大风和中午高温时应停止喷药。药桶内药液不能装得过满, 以免晃出桶外,污染施药人员的身体。
4、喷药前应仔细检查药械的开关、接头、喷头等处螺丝是否拧紧,药桶有无渗漏,以免漏药污染。喷药过程中如发生堵塞时,应先用清水冲洗后再排除故障。绝对禁止用嘴吹吸喷头和滤网。
5、施用过高毒农药的地方要竖立标志,在一定时间内禁止放牧,割草,挖野菜,以防人、畜中毒。
6、用药工作结束后,要及时将喷雾器清洗干净,连同剩余药剂一起交回仓库保管,不得带回家去。清洗药械的污水应选择安全地点妥善处理,不准随地泼洒,防止污染饮用水源和养鱼池塘。盛过农药的包装物品,不准用于盛粮食、油、酒、水等食品和饲料。装过农药的空箱、瓶、袋等要集中处理。
五、施药人员个人防护
1、施药人员打药时必须戴防毒口罩,穿长袖上衣, 长裤和鞋、袜。在操作时禁止吸烟、喝水、吃东西, 不能用手擦嘴、脸、眼睛, 绝对不准互相喷射嬉闹。每日工作后喝水、抽烟、吃东西之前要用肥皂彻底清洗手、脸和漱口。有条件的应洗澡。被农药污染的工作服要及时换洗。
2、操作人员如有头痛、头昏、恶心、呕吐等症状时,应立即离开施药现场,脱去污染的衣服,漱口,擦洗手、脸和皮肤等暴露部位,及时送医院治疗。